
热烈庆祝宁夏爱尔眼科医院妇女联合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圆满举办
- 2024-12-31
许多老年人体检或看东西不清楚去医院检查,经常会听到医生说:“您有白内障。”
这时候老人家可能会感到茫然、焦虑,一堆的问题会随之而来。
“我怎么有白内障了?”
“那我为什么还看得见?”
“我需要做手术吗?手术可怕吗?”
……
其实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下面我们来聊一聊。
1什么是白内障?
眼睛的结构复杂,光线穿过角膜,经过瞳孔,再透过晶状体后投射到视网膜上,通过视神经传入大脑,我们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
如果把眼球简单比作一部照相机,那么可以把晶状体当作是照相机的镜头,而视网膜是照相机的底片。
正常情况下晶状体基本是透明的,光线能透过晶状体折射,成像在视网膜。
白内障时,晶状体这个镜头不再透明,经过瞳孔会看到后面变混浊的晶状体,这样会阻碍光线无法正常传播,也不能形成清晰的影像,出现视力下降。
所以,白内障是晶状体由透明变混浊,导致视力下降的一种眼部疾病。
2为什么会有白内障?
白内障可以分为年龄相关性和非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有时会称为老年性白内障):白内障主要的类型,其发病机制与细胞结构因衰老而产生变性相关,即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中的蛋白质发生变性,导致白内障的发生,但确切的发病机制仍然未知。
非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包括眼外伤、葡萄膜炎、巩膜炎、眼内肿瘤放疗、系统性疾病(例如强直性肌营养不良),以及使用一些药(如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等原因引起的白内障。
目前发现下面这些危险因素会增加白内障的风险:
高龄
吸烟
饮酒
日晒
营养不良
遗传因素
缺乏运动
代谢综合征
糖尿病
全身性应用皮质类固醇,以及长期吸入大剂量皮质类固醇。鼻内用类固醇无此风险。
使用他汀类药,但相关数据不一致
老了是不是一定会有白内障?
晶状体相当于人体的一个“零件”,随着时间流逝,“零件”会老化,理论上,只要活得足够久,会有白内障,但具体到每个人的时间则不一样。
通常40岁后,晶状体中的蛋白质会开始自然分解,大多数白内障患者在60岁之后发病,但如果对于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发病年龄可以提前。
3白内障会出现哪些表现?
白内障的发展是?个没痛的、进展性的过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和非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表现相同。
主要的症状包括:
视物模糊
眩光(灯光周围会看到光晕或条纹,在明亮的灯光下看不清东西)
夜间视力变差
颜色的分辨能力变差
出现“近视漂移”现象
不过不同患者在同样的视力状态下,主观感受可能有许多差别。这是为什么有些患者白内障重了,但却觉得自己视力还可以。
什么是“近视漂移”现象?
在晶状体混浊影响视力之前,出现近视度数增加,这种情况称为“近视漂移”。
如果本身有近视,则远视力会进一步下降,但如果本身有远视,那么可能会产生“视力变好”的错觉。
有的患者会觉得自己虽然得了白内障,看近处比之前更清楚了,以为这是白内障不治而愈的表现。从而在中后期本该需要接受正确的医疗建议时,因为这一段的经历,而抗拒。
但这是由于晶状体屈光度增加,造成的暂时性情况,白内障还在继续进展。
4有白内障怎么办?
目前没药可以用来治或预防白内障,诊治方法是手术。
5白内障可以预防吗?
“衰老”是我们无法控制的,目前也没好的药或其它疗法能够预防白内障,但是我们可以根据提到的一些危险因素,来降低发生白内障的风险,比如:
1.减少吸烟、饮酒,不碰较好;
2.注意眼睛的防晒,尤其是暴露在强反射光中(如水面、雪、高海拔沙漠地带);
3.健康饮食,营养均衡;
4.合理运动;
5.治基础病(如糖尿病、HIV感染等);
6.合理使用药;
7.定期眼科检查。
关于定期眼科检查
检查的频率取决于年龄、种族、既往眼部病史、其它病史、眼病家族史以及症状或眼部表现的类型等,不同地区的建议也会有些差别。
当然,如果合并一些疾病或存在危险因素,检查的次数可能会增加,此外,出现症状时,建议及时咨询医生。
比如发现白内障,但还不需要手术,医生可能建议每半年进行眼科检查(具体的检查频率还需要结合详细情况),一般为视力及裂隙灯检查(裂隙灯可以帮助检查晶状体等眼部结构),评估白内障的进展情况。